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全无兴趣到充满热情,女儿的“数理化”之路终于走顺了!

DONG136 小花生网 2024-05-03

花友@DONG136在大学工作,经常参与招生面试,她发现,数理化优秀的往往是“那些动过手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入自己思考的孩子们” ...


可惜,当时自家8岁的女儿对科学一点都没兴趣。怎么办?妈妈开始身体力行,带孩子做了很多科学阅读、科学实践;三年后,女儿对科学充满热情,告诉妈妈:我以后要学物理!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份用心、用爱、用智慧写成的科学启蒙经验!其中提到的科学阅读书目,都特别优秀,可以说是一份特别值得推荐给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科学进阶阅读书单了。


很多孩子数理化学不上去,主要是因为缺乏兴趣没学懂。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刷题,不是上培训班,而是让孩子把学习和实践、阅读结合起来,学得明白,学得有趣,就像今天这位妈妈做的一样。感谢,@DONG136!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DONG136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由于工作关系,每年的研究生面试、推免面试、大学生夏令营等等,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孩子们,几年下来,观察样本不大但也绝对不小。我发现,多数孩子背概念超级溜,但只要稍微变一下花样提问同样的概念,很多孩子就懵了,表现突出的往往是那些有动过手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入自己思考的孩子们。


有时候我就在想,学科学、背概念、记知识点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博闻强记、升学,那科学未免太无趣了些,这些一个个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未免暗淡了些。现代社会里,我们更多的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尝...与世界互动,却忽略了双手。


最近我看的这本神书,作者提到“工作的退化终究是认知问题,根植于动脑与动手的脱节”,我想,其实科学启蒙 ,不仅仅是阅读,如果能通过手、感官、大脑互动,给孩子一个踏实落地的感觉,或许比单纯看书更能激发兴趣。


这一点,其实也和我们家的的科学启蒙经验是能相互印证的,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三年我们的“科学学习之路”...



再说到我家孩子,女娃,慢热、内化时间很长的那种,对科学不感兴趣。我一直认为她属长颈鹿的,随我,神经传导距离偏长,周一踩水,周末信息才能传递到脑部“天啊,我踩到水了!”。


这样的慢热、对科学不感兴趣的孩子,却又摊上一个没有敏感意识的老母亲😂她老母亲终于在孩子三年级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三年级之前只读过恐龙相关书籍、神奇校车等。


咱态度端正,在严肃认真的自我检讨后,本着亡羊补牢、犹未迟也的侥幸心理,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我超级羡慕那些随便给本书就能进入一个世界的视觉型孩子,也超级羡慕那种听着音频就被吸引的听觉型孩子。但我娃显然不太属于这两者,能看书但不会废寝忘食,可以听音频但不会特别上瘾。


我观察了她很长很长时间,发现这孩子偏感觉型,喜欢做手工,需要通过感觉、触摸与动手认识世界、加深理解。孩子7、8岁时,还在具象思维年龄,她很难理解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科学知识。换句话说,那些东西貌似离她很远,她没有触摸和可操作感。怎么办?这几年,我还是耍了一些心机的。


从简单幼稚小实验入手,对科学产生兴趣 ... 


8岁时,我在网上买了5岁左右孩子玩的 play box 实验套装,什么史莱姆、造雪花、牛奶变色啊,超幼稚,但操作简单且实验现象明显。孩子边看视频边做实验,玩的不亦乐乎。



这个过程就是让她玩,自己尝试。印象最深的是做史莱姆实验。尽管实验前我提醒过控制量如何重要,但她一贯当耳旁风。最后因为水加多了,史莱姆成了一滩史莱姆汤,孩子哇哇大哭😃,看她哭的样子真笑死我了😂😂


注:史莱姆,Slime,在英文中是黏液、软泥的意思,从实验的角度说就是聚乙烯醇与硼酸根离子发生的反应。


我们回看了视频,给她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建议放到阳台上让水蒸发一部分,看看能不能挽回吧?于是,我俩把一滩史莱姆汤放在凉台,一放就是好几天,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史莱姆干😂


然后我俩又开始加水揉捏软化,反复了好几次,终于制成了不伦不类的史莱姆。这一阶段,她在这些反复中get到什么知识点我并不关心,我也极力克制唠叨得瑟实验原理、产生原因等,毕竟刚开始能指望孩子掌握什么呢,我看重的是她是否能从实验失败中得到什么。


从“屎屁尿”开始科普阅读 ... 


孩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屎屁尿充满了迷之好奇。我很神秘的对她说:你造吗,它们的学问可大啦!这么多年下来,我娃早就摸熟我的套路了,很强硬的截断了我的念想:我不爱看科普书!


屁大点孩子就让她斗赢还了得?!慈母闻声拍案而起,忍着恶心温柔的说:“没关系,我可以读给你听。这本书不仅有常规的屎屁尿,还有眼屎、耳屎、鼻屎、头皮屑、汗液、蟑螂、螨虫......要多恶心有多恶心。”于是,四年级那个学期,每晚她都是头枕着这本“脏书”入睡的。



继成功推销最脏最脏的科学书之后,我又追加了这一系列中的另一本 ... 




哪知第一篇大米中,讲到细胞、细胞壁、细胞液等等,口拙的我解释到词穷也没让娃理解。


怎么才能让她看到微观世界呢?我花了几百软币妹买了台学生显微镜和切片。众多切片中选择了具有典型细胞特征的洋葱,于是,当洋葱细胞显示在手机镜头中时,洋洋洒洒的言语已然多余了,只消告诉她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等在哪里就好了。



借助显微镜,还可以把很多东西放大...



去各种研究所,感受科学家都在干啥 ...


中科院每年5月20日左右都会举办科学公众日活动,北京地区的物理所、半导体所、高能所等每年的科普活动搞得又认真又热闹。



四年级带她去了物理所,五年级去了动物所。去物理所时,她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多学生组团从外地过来参加活动,用激光打爆了气球、了解了磁悬浮、雾霾形成等等......和小伙伴拿着地图参加活动,赢满贴画后,收获了一幅印刷精美的大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扑克!趁她翻来覆去背扑克上的人名时,我买了一套讲数学家故事的书,不妨先从科学家的“八卦”开始自主阅读。


很久以后,内化了差不多的孩子突然对我说:我想学物理,以后在物理所工作,但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彼时,她已经10岁五年级了😂😂



继续在实验和阅读中“消化”知识点 ... 


是啊,什么是物理?我也想了很久,初高中物理涉及的几大经典模块,力、声、光、电、磁等,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抽象出来的。


对我娃这样偏感觉型的,与其直接扔给她书,不如仍然让她在实验中先接触基本的知识点。不同的是,这些实验不再是单纯的玩,而是在反复中把基本知识点渗透进去。


于是,我购置了光学教具、Thinkfun 的镭射迷宫,玩小孔成像、光栅、反射、折射...;Circuit clay橡皮泥,让捏好的造型发光,了解导体、绝缘体等概念。但是,往往是我费口舌讲了半天的原理隔天她就忘了,急躁的我就差跳脚大骂了。事后清醒过来,又觉得自己太苛刻了,毕竟这是个慢热型的孩子。



《机械运转的秘密》这本立体书,可操作性特别强。齿轮、杠杆等等都可以自己感受,书中列举的剃须刀、楔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就拿实物与书对照去感受。



孩子喜欢极了,第一次把科普书连刷了好几遍!刷完后,指着最后一张动物大逃亡说,我要把这个传动系统搭起来。



能看懂跟能实现,二者差距很大,后者需要在实践中一次次摸索,但孩子不懂啊,所谓无知者无畏。听闻,老母亲倒是激动半天。


其中的齿轮小系统,娃花了较长时间,做了4个版本,前三个版本是用圆规、直尺、剪刀等,自己画图设计,材料分别采用了普通A4复印纸和快递箱子,经历了材质太软、齿轮咬合不好、齿轮尺寸比例不合适、硬质材料仍不给力无法嵌套螺丝等失败,却是一次比一次高级。


改进了三次后,娃怒了,大喊材料有问题!!!喊得我心虚,我的本意就是想让她感受材料差异来着😂为巴结我娃,找了半天,买了一套有齿轮、滑轮等各种零件的玩具。


这是第4版,因为横向齿轮转起来总是不平稳,为保持稳定,她向我求助,我表示实在是能力不行爱莫能助,于是她自己捣鼓了个底座、支撑座和支撑杆,一次次改进,终于实现了目的😃



目前,已经搭出了重力小车、杠杆和齿轮,还剩滑轮和轨道需要设计。我们讨论了滑轮、轨道的长度高度等该如何设计,选用什么样的绳子与刀片等等。我很期待完工后的样子。


化学、生物等也是从日常生活入手,找几本接地气的书,观察并讨论,有条件的做几个实验。这时候的书,图大字少,漫画也无妨,我也不纠结该是几岁孩子看的书,以培养兴趣为主。


《力学原来这么有趣》



《身边的科学》


《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博士的人体笔记》



《科学实验王8:基因与遗传》



今年去动物所参加科学公众日时,听了讲座,还做了一个独角仙标本,喜煞我也!



孩子似乎对昆虫也不像以前那么惧怕了。暑假去长白山旅游时,我们有意发现了蚂蚱、瓢虫、完整的蝴蝶尸体等等;路边的野花用“形色”app识别后记录在手帐里,还煞有其事的背了几首”形色”对这几种小花配的小诗。


本该是在幼童就启蒙的,我们五升六的暑假却才开始,老母亲深深的自责了半天,好在“好饭不怕晚”嘛,嘿嘿。


声和磁比较抽象,尤其是磁,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把一块史莱姆隔着保鲜膜放在扩音器上,声音频率的不同,史莱姆舞动的方式也不一样;花几块钱买了一盒铁屑,放上磁铁,杂乱无章的铁屑随着极性的不同而改变方向和位置。至少,她看到了原本抽象却实际存在的东西,感受到了神奇。


这里推荐下“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全是干货,每周末有“正经玩”栏目,基本都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见材料做实验。


读的书越来越“高大上”了!


慢慢地,孩子开始对科学感兴趣,问东问西的内容也逐渐深入了。我也不知道哪个时刻孩子突然转折了,主动开始阅读难一些的科普书。蔡天新的这本书是她在参加驻地营时借来看的。我很奇怪她为什么会选这本书,她说好像听我提起过这个人名,当时真想仰天狂笑,木哈哈哈!



《元素的盛宴:化学奇谈与日常生活》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



她开始背元素周期表,每天看一个化学元素,并做摘抄笔记。这是今年七月我们在城市科技节看到的,除放射性元素外,其余元素都以具体物质展示,娃和小伙伴在周期表前指指点点,挨个寻找自己所背的元素,很是兴奋。



这个暑假,开始爱上“科幻小说”!


其实我一直期盼给孩子推荐科幻小说,想以此为契机带她领略更广阔的世界。但她不问,我强推未必能得到好效果,总是默默等待时又焦虑的不行。


今年暑假逛书店时,孩子突然问:有没有关于科学的小说?我感觉自己像是从黑暗中突然跳出来一样,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忙不迭地屁颠屁颠地推荐了海底两万里、三体、银河帝国、太空漫步...



孩子选择了海底两万里和三体。不过她对海底两万里很不理解,这不就是个故事吗,和其他故事书有什么区别?我介绍完凡尔纳的生活年代和创作背景,吹了一通科幻与科技进步的相互影响,还扯到spacex搭载的书...入戏很深,就差声泪俱下了:凡尔纳的意义不仅在于小说本身,而你既是小说的阅读者,又是科技进步的间接见证人,想想有多美妙!孩子直呼太不可思议了!


暑假还读完了八十天环游地球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的阅读特别要感谢花友@芝麻和Helen。孩子四年级曾读过,因读不懂而放弃了。这次花友开的课讲了作者的时代背景,八十天在那个时候意味着什么等等,孩子听了三四节课后,突然就看进去了,还越看越觉得精彩😁我也涨了好多知识。


《地心游记》



孩子看三体1很慢,在书上做了好多笔记和标注,用心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物理名词😂她说三体很好看,表示要全部看完。我漫不经心的耍心眼说三体不算什么,等你看了银河帝国啊、太空漫游啊,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甚至开始看英文原版科普书!


今年暑假抽风了,中文科普书阅读首次超过了文学书。可怕的科学已屯了好久,在物质诱惑的糖衣炮弹中,她开始了“臭屁的大脑”中英文对照的阅读,中文用来查阅专业词汇。


《可怕的科学》



读完后,她突发奇想要录课,还找了个小伙伴当助理,天天往小助理家跑,认真策划课程、朗读内容、串词......这一步,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


我是一个既懒又无规划的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只能见招拆招,目前这一步还没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和推动力。能做的就是每天准时听她们的网课,撒花🎉打赏😂



后记:她们已经坚持8天了,直播了八章。孩子昨天对我说,我要把可怕的科学一直录下去!咱是个颇为俗气的人,一贯是蜜枣与大棒齐飞,物质共精神长一色。我需要琢磨一下物质打赏的正经事儿了,不然会破产的...


接下来准备尝试科学教材,串起零散的知识点


按照惯例,俗气的文章结尾总有下一步展望。


科技发展实际是连续的,每一个进步和突破都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本人非常欣赏中科院物理所曹则贤研究员在《物理》杂志的连载:物理学咬文嚼字。从专业名词的发展与翻译引出各个知识的前世今生,释疑了概念翻译的歧义,看后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只是此出版书目为黑白版,不如网上彩色照片来的鲜活。



http://www.iop.cas.cn/kxcb/kpwz/,这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科普链接,不仅有曹老师的物理学咬文嚼字,还有罗会仟的水煮物理和张文卓的量子三部曲,诙谐有趣又不失严谨)。



之前孩子接触的都是零零散散的点,那么,如果能让孩子此时再后退一步,以半审视的姿态看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拿孩子当实验品,我想以偏教材类的科学探索者或 Science Dimensions为参考,以回顾为主,曲折中前进吧。只要能在小初衔接或新初一时有效果就好,为初中学习打基础。


《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



美国科学教科书

Science Dimensions 



愿花友们的孩子,也都爱上科学。


———— / END / ————



你的故事


“非虚构类阅读怎么做“征文正在进行!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的经验!如被微信选用,会有特别感谢!也欢迎加编辑微信(linzi1939)询问交流 …


点击"阅读原文"可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看世界,开视野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美好生活画报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